如何打造抖音爆款視頻?你一定要掌握這8個套路
今天早上,我用時間轉換視角,問自己:
假如從100年的時間長度來看抖音,會得出什么判斷?
你眼前可能出現的風景:視頻品類的全部歷史。
各位如果熟悉定位理論的話,會了解:品牌是品類的代表,偉大的品牌誕生于偉大的品類。
短視頻是視頻品類的新形態。
而人類能看見的最早視頻形態是什么呢?
一般認為,是電影。
電影的源頭在哪里?
當電影出現的時候,電影生態是如何一步步構建出來的?這其中會出現哪些主要的商業機會?
1895年,12月28日,法國巴黎卡普新路14號大咖啡地下廳,盧米艾米兄弟展示了他們發明的電影放映機,放映了兩人攝制的短片《火車進站》、《嬰兒喝湯》、《水澆園丁》等。這一天,電影宣告誕生。
當我們去看《火車進站》,這部被認為是第一部影片的時候,你會發現:這不就是抖音上最火視頻種類之一的奇觀嗎?
把觀眾平時看不見的新奇事物,讓你通過屏幕看見。
當我們進一步對比電影和抖音,還會發現:
1)中國最早的電影《定軍山》,定軍山是什么?是當時的歌舞藝術之一;
2)中國電影早期最受歡迎的影片類型都有哪些?——大家熟悉的上海灘月份牌美女,是言情戲;
什么是言情戲?
相對比較含蓄的撩妹、撩小哥哥;
3)最早先火起來的明星是誰?是女演員,先有黎明輝,再有阮玲玉;
現在抖音最火的是誰?
4)電影行業如何讓這個品類成長?引入傳統品類明星,如京劇的梅蘭芳;
現在抖音運營在請誰入駐抖音?
5)我國古裝片熱潮是什么時候?
1926年
我刷抖音,總能看到古裝,那么多古裝啊。
6)我國最早一起競相拍攝武俠、神怪、火燒片的浪潮是什么時候?
1928年到1932年。
總有幾個人扮演大俠被我們刷到,總有幾個人變魔術、搞怪被我們刷到……
當然,僅僅就以上的“類似”,我們仍然不能得出如下結論:
抖音的內容生態發展,將模仿電影電視品類發展的歷程進行。
但是,在【視頻平臺內容生態發展】這個過程中,抖音和電影、電視,一定會具有一些共性,比如:
1)抖音并不創造新的需求和欲望,它只負責對已有欲望進行重新表達;
2)在抖音表達的視頻欲望,往往在之前的媒介形態上已有存在;
3)每一種媒介技術,都會吸引既有媒介的佼佼者,來發展自己;但同時,也會捧出一批熟悉本媒介形態的新人;后者是媒介成熟的標志;
4)跟電影電視的內容生態比,抖音現在還是一片荒蕪。
在大地不沉沒的前提下,土地有多少荒蕪,就有多少機會。
把視角拉到100年的分析,到底對我們想做抖音有什么啟發呢?
模式搬運
現在的抖音搬運工,是從一個視頻網站搬到另一個視頻網站,從微信朋友圈搬到抖音粉絲圈……這些還是內容搬運。
真正偉大的搬運,是體系搬運:
把其他【視頻平臺】上最賺錢的生意,從內容、到組織結構、到商業模式,都搬過來。
說到這里,大家可能會各自有所聯想。
舉個例子,GQ主編張偉,把GQ搬到了微信,于是有了新世相,新世相估值8億;比新世相值錢的有羅輯思維,把出版社從線下搬到了手機上,上一輪估值70億。
所以,100年視角分析留給我們的思考是:電影電視上,誰最賺錢呢?怎么搬來呢?
在制定具體抖音營銷方法論之前,我們還有問題要問自己:
3、抖音真的很容易火嗎?
容易是個副詞,容不容易,多容易,要看對比。
但是,我們刷抖音,看朋友圈和微信群,常常看到:
大學女生玩抖音,一個月粉絲千萬;
隨便放一個吃飯、走路視頻,百萬點贊;
……
那是不是:無論是誰,無論什么內容,都有可能在抖音火呢?
盡管反直覺,但是答案是:不。
一覺醒來,“代古拉k”前晚發布的一條抖音舞蹈視頻被大量消息擠爆了,“有幾十萬點贊”。
這種幸運不是個例。抖音紅利正在大量釋放,通過幾個爆款內容從素人或小V迅速變成全網皆知的大網紅的例子不在少數。1600萬粉絲的費啟鳴、1000萬粉絲的張欣堯、700萬粉絲的吳佳煜、380萬粉絲的itzGennyB等等,入駐抖音的時間只有半年到一年之間。
這是“抖音爆紅、獲粉輕易”的常規表達。
據報道,頭條今年的2個KPI:6億用戶,500億收入。